文章摘自微信公众号农人农技,文章整理的不错,学习
棉铃疫病
危害特征 苗期受害:初期根部及茎基部出现红褐色条纹状,后绕茎—周,根及茎基部坏死,引起幼苗枯死。
子叶或幼嫩真叶受害:多从叶缘开始,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小斑,后扩大成不规则水渍状墨绿色病斑,子叶易脱落;低温高湿时扩展快,可蔓延至顶芽及幼嫩心叶,变黑枯死;干燥时,叶部病斑呈失水褪绿状,中央灰褐色,最后成不规则形枯斑。
棉铃受害:中、下部果枝上棉铃发病,多雨时可达上部果枝的棉铃;先从棉铃苞叶下的铃面、铃缝及铃尖等部位开始发生,开始为淡褐至青黑色水渍状病斑,不软腐,后整个棉铃变成有光亮的青绿至黑褐色病铃;潮湿时,棉铃表面可见一层稀薄白色霜霉状物。发生疫病的棉铃很快会诱发其他铃病,掩盖了疫病的症状。
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;合理密植,加强田间通透性;加强田间肥水管理,雨后及时排水,合理控制氮肥,增施磷钾肥,增强植株长势;及时清除病枝残体,减少病源;减少农业操作和虫害病害等对植株造成的伤口。
②发生初期,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:40%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00~25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~8000倍液,或58%甲霜灵•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。
棉花立枯病
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幼苗,幼苗出土前可造成烂种。出土后,幼茎基部初现纵褐条纹,条件适宜时迅速扩展绕茎一周,茎缢缩变细,出现茎基腐或根腐,棉苗失水较快。病死苗易从土中拔出,其基部或根系上可见到稀疏的细丝和粘附其上的小土粒。
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;适时播种;加强田间管理,合理施肥,增强植株长势;中耕松土,保持通气;加强治虫,及时将病残体处理,减少传染害病害防治。
②拌种:用种子重量0.03%的11%精甲·咯·嘧菌悬浮种衣剂,或0.02%的2.5%咯菌腈悬浮种衣剂,或0.4%的40%五氯硝基苯粉剂拌种。
③发生初期,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:25%嘧菌酯悬浮剂2000~3000倍液;45%代森铵水剂500~600倍液,75%百菌清可湿性制剂喷淋棉苗,或36%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300~600倍液喷雾。
棉花黑斑病
危害特征 子叶受害:主要在未展开的结合处或夹壳损伤处生出墨绿色霉层。子叶展平后受害:初生红褐色小圆斑,后成不规则形至近圆形褐色斑,有不明显的轮纹;湿度大时,长出墨绿色霉层;严重时,每个叶片上病斑多至数十个,子叶枯焦脱落。
真叶受害:与子叶症状相似,但病斑较大,四周有紫红色病变;干燥时,干裂破碎,病叶枯萎脱落。棉铃受害:有紫褐色或淡褐色不规则病斑。
棉絮受害:变成灰色或暗灰色。
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;合理密植,加强田间通透性;加强田间肥水管理,雨后及时排水,合理控制氮肥,增施磷钾肥,增强植株长势;及时清除病枝残体,减少病源。
②拌种:用种子重量0.5%的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%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。
③发生初期,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: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+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+24%腈苯唑悬浮剂800~1200倍液,或50%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~1500倍液。
棉花褐斑病
危害特征 子叶发病:初生针尖大小紫红色斑点,后扩大为中间黄褐色,边缘紫色、稍隆起、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,多个病斑融合在—起形成大病斑,中间散生黑色小粒点。病斑中心易破碎脱落穿孔,严重的叶片脱落。
真叶发病:病斑圆形,黄褐色,边缘紫红色。
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;提倡地膜覆盖;合理密植,加强田间肥水管理,雨后及时排水,合理控制氮肥,增施磷钾肥,增强植株长势;及时清除病枝残体,减少病源。
②发生初期,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: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~800倍液+80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~800倍液,或25%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~2500倍液,或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~2000倍液。
棉花黄萎病
危害特征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。一般在3~5片真叶期开始显症,生长中后期棉花现蕾开花后田间大量发病。发病初期在植株下部叶片上的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斑块,后逐渐扩展至叶色变黄褐色,主脉及其四周仍保持绿色,病叶出现掌状斑驳,叶肉变厚,叶缘向下卷曲,叶片由下而上逐渐脱落,仅剩顶部少数小叶。
严重时,整片叶片枯焦破碎,脱落成光秆,蕾铃稀少,棉铃提前开裂,后期病株基部生出细小新枝。秋季多雨时,病叶斑驳处产生白色粉状霉层。纵剖部分木质部和全部维管束变褐色。
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;实行轮作;合理密植,加强田间肥水管理,雨后及时排水,合理控制氮肥,增施磷钾肥,增强植株长势;及时清除病枝残体,减少病源。
②拌种: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.8%拌种;或用50%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.4%拌种。
③发生初期,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:0.5%氨基寡糖素水剂300~400倍液,或36%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600~750倍液,或10亿活芽孢/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125~1500g/ha制剂喷雾。
棉花枯萎病
危害特征 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,现蕾前后发病最重。常归纳为5种类型:①黄色网纹型:病叶叶脉褪绿变黄,叶肉保持绿色,呈现黄色网纹状,后叶片变褐枯死或脱落;
②紫红型或黄化型:叶片边缘呈紫红色或黄色,无明显网纹,萎缩干枯;
③皱缩型:节间缩短,明显矮化,色深绿,稍增厚,皱缩不平,病根茎剖面木质部变褐黑色;
④青枯型:多发生在暴雨后,叶片失水变软变薄,叶色稍深,全株萎蔫下垂,青干枯死,叶片不脱落,叶柄弯曲;
⑤顶枯型:多发生在棉花生长后期,病株自上而下逐渐枯死,叶片、蕾铃大量脱落。病株维管束变为深褐色。在潮湿条件下,枯死的病株茎秆表面能产生大量的粉红色霉层。
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;实行轮作;合理密植,加强田间肥水管理,雨后及时排水,合理控制氮肥,增施磷钾肥,增强植株长势;及时清除病枝残体,减少病源。
②拌种: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.8%拌种;或用50%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.4%拌种。
③发生初期,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:36%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600~750倍液,或30%乙蒜素乳油700~900倍液,或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。
棉花炭疽病
危害特征 苗期、成株期均可发病,主要为害棉苗和棉铃。种子发芽后出苗前受害:可造成烂种。出苗后受害:茎基部产生红褐色绷裂条斑,中央凹陷,扩展后茎缢缩,幼苗死亡;子叶边缘出现圆形,褐色病斑,后干燥脱落使子叶边缘残缺不全;真叶症状和子叶相似,但外缘多为深褐色。
棉铃受害:初期呈暗红色小点,扩展后呈褐色病斑,病部凹陷;铃内未成熟的纤维部分或全部腐烂,成为暗黄色的僵瓣。潮湿时,在病斑中央产生橘红色略带轮纹和黏结的分生孢子团。
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;实行轮作;适期播种;加强田间肥水管理,雨后及时排水,合理控制氮肥,增施磷钾肥,增强植株长势;及时清除病枝残体,减少病源。
②拌种:45%溴菌腈·五氯硝基苯粉剂225~360g/100kg种子;10%福美双·拌种灵悬浮种衣剂12~25g/100kg种子;20%多菌灵·五氯硝基苯·克百威悬浮种衣剂700~1000 g/100kg种子。
③发生初期,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:8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~600倍液+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36%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液。
棉铃灰霉病
危害特征 该病是棉铃后期病害,多发生在受炭疽病或疫病为害的棉铃上。棉铃表面产生灰绒状霉层,引起棉铃干腐。
防治方法 ①合理密植,加强田间肥水管理,雨后及时排水,降低棉田湿度;及时清除病枝残体,减少病源。
②发病初期开始喷洒下列药剂: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50%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~2000倍液,或50%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~2000倍液,间隔7~10天1次,每次喷对好的药液60~70kg,连喷2~3次,防效较好。
棉铃红粉病
危害特征 棉铃受害,表面布满粉红色的绒状物,厚而紧密,空气潮湿时,绒状物变成白色,使棉铃不能开裂,纤维变褐黏结成僵瓣。与棉铃红腐病的区别是:红粉病在铃壳和棉瓤上的霉层较厚,为粉红色松散的绒状物,天气潮湿时,霉层变成粉白色绒状物;而红腐病的霉层较薄而紧密。
防治方法 ①实行水旱轮作;冬季及时清除病枝残体,减少病源;适期播种;合理密植,及时整枝打杈;加强田间肥水管理,雨后及时排水,降低田间湿度;施足基施,合理控制氮肥,增施磷钾肥,增强植株长势;发现病铃及时摘除剥晒。
②种子处理:用种子重量0.5%的40%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。
③发病初期,可以喷洒下列药剂: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~800倍液+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+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~2000倍液,视病情隔7~10天喷1次,连续1~2次。
棉花红腐病
危害特征 苗期染病:幼芽出土前受害后造成烂芽,子叶、真叶边缘产生灰红色不规则斑,湿度大时全叶变褐湿腐,表面产生粉红色霉层。
幼茎染病:导管变为黑色,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色条斑,后变褐腐烂,导管变成暗褐色,幼茎、幼根肿胀。
棉铃染病:初生无定形病斑,呈墨绿色水渍状,遇潮湿天气或连阴雨时病情扩展迅速,遍及全铃,产生粉红色或浅红色霉菌层,病铃不能正常裂开,棉纤维腐烂成僵瓣状。
种子发病:发芽率降低。
成株茎基部:偶有发病,产生环状或局部褐色病斑,皮层腐烂,木质部呈黄褐色。
防治方法 ①选种无病棉种或隔年棉种;及时清除田间的枯枝、落叶、烂铃等,集中烧毁;适期播种,加强苗期管理,配方施肥;及时防治铃期病虫害,避免造成伤口。
②种子处理:用种子重量0.5%的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,或种子重量0.02%的2.5%咯菌腈悬浮种衣剂,或种子重量0.4%的40%五氯硝基苯粉剂拌种。
③苗期、铃期发病初期,及时喷洒下列药剂: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~800倍液+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8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~800倍液+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,或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间隔7~10天1次,连续喷2~3次。
棉铃软腐病
危害特征 主要是在虫害蛀孔或在铃缝隙处腐生为害。病铃初生深蓝色或褐色病斑,后扩大软腐,产生大量白色丝状菌丝,渐变为灰黑色,顶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实体。剖开棉铃,呈湿腐状,影响棉花质量和纤维强度。病情扩展较快,造成全铃湿腐或干缩。
防治方法 ①加强肥水管理,增施农家肥和磷、钾肥;适当密植,及时整枝或去掉下部老叶,保持通风透光;雨后及时排水,严禁大水漫灌,防止湿气滞留;及时收摘烂铃,可减少损失。
②发病初期,喷洒下列药剂:77%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36%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,或56%氧化亚铜水分散微颗粒剂700~800倍液,隔10天左右1次,防治2~3次。
棉铃曲霉病
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棉铃。初在棉铃的裂缝、虫孔、伤口或裂口处产生水浸状黄褐色斑,接着产生黄绿色或黄褐色粉状物,填满铃缝处,造成棉铃不能正常开裂,连阴雨或湿度大时,长出黄褐色或黄绿色绒毛状霉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,棉絮质量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或干腐变劣。
防治方法 ①加强棉田管理,注意合理密植,及时整枝打杈,做到通风良好;采用配方施肥技术,施用有机肥,避免过施氮肥;合理灌溉,严禁大水漫灌,雨后及时排水,防止湿气滞留;清除枯枝烂叶或烂铃,集中深埋或烧毁,减少菌源;发现病铃及时摘除,把病铃迅速烘干或晾晒干裂,增加皮棉产量;及时防治棉铃虫、金刚钻等后期害虫,减少伤口。
②发病初期喷洒下列药剂:6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50%异菌脲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,或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~500倍液,或36%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。
棉铃黑果病
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棉铃。铃壳初淡褐色,全铃发软,后铃壳呈棕褐色,僵硬多不开裂,铃壳表面密生突起的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。发病后期铃壳表面布满煤粉状物,棉絮腐烂成黑色僵瓣状。
防治方法 ①尽可能减少棉铃损伤,及时防治铃期害虫;发现病铃,及时摘除剥晒,减少损失。
②发病初期,可以喷洒下列药剂:50%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0~800倍液,或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+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40%氟硅唑乳油8000—10000倍液,或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~2000倍液,视病情隔7~10天喷1次,连续1~2次。
棉花白霉病
危害特征 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。初在叶脉间出现直径3~4mm白斑,后变为不规则多角形,病斑在叶片正面为浅绿色至黄绿色,叶背对应处生出很多白霜状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,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。
防治方法 ①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,深埋或沤肥;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
②发病初期开始喷洒: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或36%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~700倍液,间隔7~10天1次,连喷2~3次。
棉花角斑病
危害特征 不仅为害棉苗,同时也为害成株的茎叶及发育中的棉铃。
苗期染病:子叶背先产生深绿色小点,后扩展成油渍状,叶片正面病斑多角形,有时病斑沿脉扩展呈不规则条状,致叶片枯黄脱落;受害轻时,影响幼苗正常生长,受害重时,子叶干枯脱落,幼苗枯死。幼茎染病:初呈油渍状斑点,后变黑褐色,病斑逐渐扩大,绕茎—周,后病斑部分腐烂,收缩变细,棉株向—边弯曲;湿度大时,病部分泌出黏稠状黄色菌脓;干燥条件下变成薄膜或碎裂成粉末状。
成株期叶片发病:叶背先产生深绿色小点,后迅速扩大呈油渍状斑点;在叶片正面也显现病斑,因病斑扩展受到周围叶脉的限制,故成多角形或不规则的病斑;有时病斑沿主脉发展,呈黑褐色条斑,病叶皱缩扭曲;叶片上病斑多时,棉叶萎垂和脱落。棉铃染病:初生油浸状深绿色小斑点,后扩展为近圆形或多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,褐色至红褐色,病部凹陷,幼铃脱落,成铃受害,成铃部分心室腐烂。部分心室腐烂,纤维略现黄色。病斑可蔓延到铃柄,引起蕾铃脱落。
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;实行轮作;及时清除棉田病株残体;适当密植,加强肥水管理,增施农家肥和磷、钾肥;雨后及时排水,严禁大水漫灌,防止湿气滞留;及时收摘烂铃,可减少损失。
②种子处理:硫酸脱绒可减轻病害发生。用10%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.5%拌种,效果较好。
③病害发生初期,可用下列药剂:72%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液剂3000~4000倍液,或30%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77%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~800倍液,或50%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,每5~7天喷1次,连喷3~4次。
棉花茎枯病
危害特征 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,苗期、蕾期受害重。
子叶、真叶染病:初生边缘紫红色、中间灰白色小圆斑,后病斑扩展或融合成不规则形病斑。病斑中央有的出现同心轮纹,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,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。病部常破碎散落,湿度大时,幼嫩叶片出现水浸状病斑,后扩展迅速似开水烫过,萎蔫变黑,严重的干枯脱落,变为光秆而枯死。
叶柄、茎部染病:病斑中央浅褐色,四周紫红色,略凹陷,表面散生小黑点,严重的茎枝枯折或死亡。棉铃染病:病斑与茎上症状相似,中间颜色较深,黑色;湿度大时病斑扩散迅速,致棉铃成僵瓣;铃开裂不全或不开裂。
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;加强栽培管理,精耕细作,育苗移栽,施足基肥,增施有机肥,提高抗病力;及时整枝打杈,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,降低田间湿度;及时防治蚜虫,以减少病害侵入。
②种子处理:用种子重量0.5%的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%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。
③进入雨季后,应及时喷洒下列药剂防治: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~800倍液+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+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~2000倍液,视病情隔7~10天喷1次,连续1~2次。
棉花红叶茎枯病
危害特征 多在初花期开始发病,盛花期至结铃期发生普遍而严重,吐絮期甚至一片片死亡。病叶自上而下,从里向外扩展。发病初期叶缘褪绿变黄,逐渐向内发展,使叶脉间产生黄色斑块,叶脉仍保持绿色,叶质增厚变脆,叶缘下垂,叶片上凸。有的全叶变为黄褐色很像黄萎病,但红叶枯病维管束不变色。
结铃期,病叶先为黄色,然后产生红色斑点,最后全叶变红,严重的叶柄基部变软或失水干缩,形成茎枯,引起大量落叶,全株枯死。病叶脱落时,叶柄与茎秆连接处形成干缩的褐斑。自然条件下,不同田块表现不同症状类型,有黄叶型和红叶型,多数情况下两种兼有,同一棉株的叶片也会表现出不同颜色。病株根部发育不良,侧根少,发病早的棉株矮小。
防治方法 ①采用与禾本科作物、首蓿轮作;深耕、中耕,精耕细作,改善土壤结构状况,减轻病害的发生;干旱时及时浇水,中耕松土,增强土壤保墒能力,严禁大水漫灌;雨后及时开沟排水;增施有机肥,轻施苗期肥,增施蕾肥,重施花铃肥,注意氮、磷、钾肥的合理搭配。
②发病初期喷:92%的磷酸二氢钾600倍液或高效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,可缓解病害,减轻为害程度。
棉花黑根腐病
危害特征 苗期染病:根系表皮、皮层受侵染后变褐,常延至下胚轴,根茎部肿胀,茎秆弯曲,植株矮小,茎部的病斑扩展后致表皮开裂,现长条形或梭形浅绿色病斑,后变成暗紫色至黑色,病株很易拔出,但维管束不变色。
成株染病:顶叶下垂,叶色淡,叶凋萎但不脱落,根茎基部膨大,根茎腐烂,茎秆弯曲,中柱变为褐色至黑紫色,结铃少或不结铃。有的突然失水萎蔫。最后植株干枯死亡。
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;实行轮作;采用无菌营养钵育苗;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;播前灌冬水,早春忌大水漫灌;提倡采用地膜覆盖。
②精选种子,对棉种消毒:用种子重量0.5%的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%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。
棉花花叶病毒病
危害特征 植株明显矮化,节间缩短,畸形,出现明显的黄、绿相间的斑驳花叶,绿色的斑驳有的受叶脉限制,有的变为红色,老叶表现较明显。幼叶期染病,叶子变小,皱缩,缺刻少于健叶,成株后期遇有高温条件症状隐蔽或无症,有时能再次显症。
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;及时防治粉虱、蚜虫等害虫。
②发病初期,可喷洒以下药剂:2%氨基寡糖素水剂200~300倍液,或20%吗胍·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50~300倍液,或0.5%香菇多糖水剂250~350倍液。
转载请注明:百蔬君 » 经济作物病虫害之棉花病害识别与防治